面试心得有仨

Posted by c4pr1c3 on December 15, 2010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帮一个朋友的创业公司组建技术团队,面试了一些不同背景和不同水平的Web开发手艺人,从技术细节考查到具体项目经历询问,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到对公司环境的期望。既有海阔天空,也有蛛丝马迹。几周面试下来,对于IT手艺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我有了很多新的亲身感受需要记录下来。一来算是对我这几周面试经历的一个自我小结,二来是实践我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点职业要求,三来把我的想法分享出来,供大家拍砖。

  1. 正确给自己报价 黎叔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话至少放在IT企业里,绝对是一条金科玉律。不管你是去大如百度、腾讯、淘宝之类的互联网大鳄公司,还是去创业“小”公司。期望薪资待遇要么会直接写在简历里,要么肯定少不了签合同前和HR的一番讨价还价。正确给自己报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正确,而不一定说是准确。举例来说,社招时,水平差不多的两个人,一个比较保守,在简历中写了“期望4k/月”;另一个对自己信心满满,在简历中注明“期望8k/月”。现在,我看到了这样两份简历。一番比较之后,我估价该水平市场均价应该是“6k/月”。

在应聘人数远远大于该职位需求时(创业型公司遇到这种情况的概率应该很小),为了减小“面试”失败对我(技术面试官)造成的时间成本浪费,增加“面试”满意的概率,我一定会选“报价高”者。为什么?一分价钱,一份货啊!

在应聘人员和该职位需求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假设都有面试机会了。一番面试下来,发现两人确实能力相差无几,从公司省钱的角度来说,我为什么要招一个“费钱”的伙计呢?

结论:准确对自己报价其实很难,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作为应聘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职位的行业薪资范围和公司内部已有员工在该职位的薪资范围,知己知彼。这就和“不要一个简历投遍所有公司”的道理一样简单,易懂。如果你特别想进这个公司,那么你的报价可能是一种策略。如果你只是想试试运气,看看能不能通过跳槽来获得“涨工钱”的效果,那自然是另一种报价策略。无论如何,报价不需要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设定统一零售价。你和公司是“双向选择,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和买卖东西其实是一个道理,消费者(公司)购买(雇佣)一件商品(你)时既有理性消费的时候(解决眼前的项目人手短缺),也会有囤货和收藏目的(满足公司中长期发展的技术储备和前沿研究的需要)。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公司招人,定价方式可能会有很大的浮动余地。从公司的立场来说,为什么这么多公司都明文规定“薪水对内和对外都要保密”,原因很显然嘛,“花小钱办大事”,企业开门一天,就是在“烧钱”一天,能省则省。

  1. “忽悠”要有度 简历造假就不谈了,没什么意思。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重要简历内容“验真”方法和流程,作为应聘者最好少在“造假”上动脑筋了。我今天想说的是:“忽悠”。自从本山大叔将“忽悠”一词普及到全国之后,很多人都开始赶时髦,追时尚,总在找着机会,变着花样的去“忽悠”。咱作为IT手艺人,“理性、执着、准确”应该说是很多好手艺人的共性。你在简历里写“精通、掌握”,实际一问这也不会,那也不记得了。ok,我权且当你用错了修饰词。你说你做过某某项目,好,我围绕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细节,逐点向你“请教”,你推托:“没事,有Google,都是现用现查的,不用死记”。oh, my lady gaga!我问的可是你天天都在使用的工具名,天天都在调用的函数名,天天都应该挂在嘴边的专业术语,你也“不记得了”。好吧,我们不需要“记忆力”如此之差的人。尽管如此,面试的时候求职者是不是就一点没有“忽悠”的机会和必要了呢?

我看未必,举例来说。你对某项技术颇有研究心得,但一直苦于没有实际项目应用经验。你在面试的时候恰好被问到了你所“擅长”的这个技术,面试官非常想了解你是否真有在某项目中实施和验证过。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你临场发挥的最大机会了!当然了,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忽悠”。其实对于公司来说,你是不是在过去做过某某某具体项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现在能为公司做什么,能为公司贡献什么。大部分公司都不会要求你上午面试,下午就正式入职的。只要你面试“忽悠”成功,在正式入职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你完全有机会去变“忽悠”为“给力”!

  1. 提高能力是王道 其实上一点的举例就已经表达出了“提高能力是王道”这个最朴实无华的面试“心得”了。很多人讨论或争论“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利弊”问题,我觉得对于处于“待业”状态的IT手艺人来说,与其花时间研究“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种种“潜规则”,不如踏踏实实的提高你的技术能力。在我面过的这些应聘者里面,不乏所谓“大公司”的project leader、team leader,也有很多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老鸟”。假设他们的简历都属实的话,那么从实际的面试效果来看,我只能给他们贴上“混日子”标签,面试结果必须是“拒”。就像别为大公司拼命里所描述的那样,一些从大公司出来的“老鸟”,一看简历,是挺“吓人”,既有头衔,也有项目经历。但其实一细问技术,才发现要么是“精通业务”,要么是“只懂基于原公司那套框架下的开发”,可想而知,这对于他们的“再就业”来说是无益的。当然了,这里不是说大公司不好,更不是劝大家别去大公司。我只是希望每一个IT手艺人都要了解,提高能力才是王道。对于公司来说,技术无高低,业绩说话,市场决定,用户选择。不论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你都只是一块砖。无非区别就是砖头的size不同、usage不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当今社会的职场上,同样适用!

最后,我把今年以来我看过的几篇关于“大公司和小公司利弊、得失”话题的网络热文列在这里,作为延伸阅读的索引。

能看到这句话的,都是真心手艺人。其实我想说,人脉更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