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的名义

Posted by c4pr1c3 on August 21, 2010

2周多没有上网,互联网的大拿们又有很多动作和故事。而这些故事的焦点都和360有关,恰好都和”安全”有关。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关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一: 360再屠百度工具条,百度诉360不正当竞争索赔1000万

原告诉称,今年3月初,发现两被告在其360安全卫士7.0软件版本中,将两原告共同经营的百度工具栏和百度地址栏两款软件定义为“恶评插件”,并描述为“此类插件具有恶意行为,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建议您立即清理”

点评一: 用恶意插件来说事是360的起家之道,周鸿t在一手造出了3721这个流氓软件后,又亲手绞杀了这个”恶意插件”。360当年给出的最有杀伤力的一句解释是:”这是广大网民的选择”。我似乎看到了周鸿t扛着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在360安全卫士的历史版本中,曾经把恶意插件称为”恶评插件“。

“恶评”这个词是很有互联网气质和民主精神的,“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似毫无破绽,完美无缺的理由。但实际上从技术操作和实现的角度有一个很重要的漏洞:诱导!民意是可以被诱导的!就拿360安全卫士对插件的评分投票机制来说,一款软件的第一票、前十票是谁投的呢?如果前十票都投的是“差评”,再加上360安全卫士的循循善诱式的安装提醒体检提醒此类插件具有恶意行为,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建议您立即清理”,有多少小白会继续投“差评”?我们光且不论投票数据的真实性。我们都知道,软件是人开发出来的,软件是可以升级的。人可以知错能改,软件通过升级一样是可以亡羊补牢的。但360安全卫士则不会给“恶评插件”这样的机会,只要你被抓住一次把柄,那你将被一辈子贴上”恶意插件”的标签!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新闻事件二: 360公司发声明回应百度起诉

360公司的声明全文
1、挂马网站和钓鱼网站每年导致网民数百亿元损失,而搜索引擎已经成为欺诈网站、钓鱼网站和挂马网站传播的主要途径。为网民在搜索结果页面上提示和防范安全风险,是360安全卫士的责任。百度所谓360“篡改百度搜索结果”实际上是360网盾为网民提供的搜索引擎保护功能,可以提示和标注搜索结果页面上的不良网站。</p>

2、百度在搜索结果中没有尽到对网民进行安全告知的义务。百度不是安全公司,对于其免责声明中宣称:“百度对其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我们表示理解。但360安全卫士保护了用户,却被百度以“侵害商业利益”为由起诉,我们对此表示不能理解。

3、安全公司对搜索引擎提供保护是国际惯例,赛门铁克、麦咖啡、安博士等国际安全公司都分别对GOOGLE、雅虎等搜索结果提供风险提示。

4、关于360安全卫士的恶评插件功能,已经为网民提供了长达四年的安全服务,对于百度工具栏和百度地址栏是否为恶评插件,是由网友投票决定的。百度应该检查这两款软件是否存在不正当行为。

点评二:360公司的回应可谓是精心设计,模板式的回复。先站在网民的角度告诉所有人,360安全卫士的做法是在保护大家的经济利益。在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之后,给百度当头一棒:“你不是安全公司”,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行就别瞎嚷嚷”。再有,就是搬出“国际惯例”,其实还是在给百度难看,“你的搜索技术没有跟上国际水平”。最后,又用上了360的看家本领:“网友投票决定的”,和我360无关!整个声明的主题就只有一个,不是我360公司在整你百度,谁让你安全不行呢。我360代表广大网友,消灭你

其实我们坐下来,细细品位整个事件的经过。从安全研究人员的角度来说,百度在整个事件中之所以处于被动地位,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安全技术不过关,安全能力被人质疑,安全水平没有达到国际水准。而360恰好就是一个善于“发现漏洞,定位漏洞,利用漏洞”的公司。在我看来,百度如果要起诉360,反击360。除了诉诸法律之外,更重要的是拿出有效的反例,来证明360所屏蔽的百度搜索结果,是误报!从目前事件的发展来看,百度是拿不出这样的误报实例,也就只能从法律漏洞的角度来和360算账了。

360的发展历史和模式给了广大软件厂商,特别是互联网软件厂商敲响了一个警钟。在商业利益、业务模式、用户体验和安全保护面前,安全保护看上去是最不起眼,也是最偏离企业盈利的主线的。但随着广大互联网用户、计算机用户、电子设备用户的安全意识的增强,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安全偏执、敏感的趋势下,以安全的名义来说事还真让人无法反驳!安全应该成为软件厂商的产品的基本特性之一,而不要想着用安全来做增值服务。因为安全的本质不是增值,而是减少、避免或挽回风险带来的损失软件产品中有安全特性并不一定会给软件本身增加盈利增长点,但软件产品中没有安全特性一定会给软件本身增加一个失败风险点。再联系到最近的Intel收购Mcafee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国际IT巨头对于安全的态度正在发生着积极、正确的改变。安全的本质价值正在被发现和挖掘,安全产业的新的商业模式正在酝酿和发展。如何以安全的名义来说事、做事和成事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